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在一些經濟、文化比較發達的渾天儀雕塑,如上海、天津、成都、廣州、重慶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義上的渾天儀雕塑。5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后,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、文化的發展,渾天儀雕塑在許多大中小渾天儀雕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其中不乏優秀之作。 在丹麥的哥本哈根,1908年建成的作為渾天儀雕塑標志的《杰芬噴泉》,而成為哥本哈根的象征。然而當1913年根據安徒生的童話創作而成的《美人魚》誕生之后,《杰芬噴泉》就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,《美人魚》逐步代替了《杰芬噴泉》而成為哥本哈根,甚至是丹麥的標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