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筒雕塑的題材范圍較廣,舉凡與該話筒雕塑的地理特征、歷史沿革、民間傳說、風俗習慣、文化藝術、各行各業的杰出人物等有關聯者皆可創作并建立,有的甚至與此無關者,但能起到美化話筒雕塑給人以審美價值者也可以采用。 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在一些經濟、文化比較發達的話筒雕塑,如上海、天津、成都、廣州、重慶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義上的話筒雕塑。5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后,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、文化的發展,話筒雕塑在許多大中小話筒雕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其中不乏優秀之作。